研学旅行有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研学旅行前——“研”字当头,未雨绸缪 1.目的先行 研学旅行不同于春游、秋游,其目的不是旅行,而是研学。研什么,学什么,为什么研学对于研学旅行特别重要。因此,在确定一次研学旅行前,首先就要确定研学旅行的目的。如笔者所在的学校是打造儒学特色文化的学校,因此,在研学旅行前就把研学旅行目的确定为研学孔子故里,感悟传统文化。 2.主题跟进 目的、主题和地点明确之后,可以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书籍等搜索相关材料,进行相关文献研究,并在一定范围内(班级)进行交流讨论,以激发对学生研学旅行的兴趣,引出小组研究的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文献研究,了解了足够的相关知识,确定了研究问题之后,就是规划研学旅行的路线及研学旅行的内容。旅游有攻略,研学旅行也应该有攻略。研学旅行的小组可以集中全体组员研究最适合问题研究的路线,并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 当然,除了以上五点外,研学旅行前还有很多“研究”之外的其他事情需要安排,如出行方式的选择、安全因素的考虑等。 总之,在研学旅行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研字当头,未雨绸缪。只有“万卷书”的知识储备,行万里“路”才能如鱼得水。 研学旅行中——“学”字贯穿,积土成山 研学旅行过程中,千万不能是“走马观花”式旅游,而应该是依据计划的“慢游”,要仔细观察点点滴滴,并做好相关记录,同时要多拍照片、多摄像,以便撰写研究报告时使用。 2.体验思考 研学旅行光是观察记录那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积极地去体验,在体验中获得更多的思考。 如走进孔庙、孔府、孔林,不一样的体验,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学生应该跟着研学导师的介绍和自己已有的知识进入角色去体验,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 研学旅行的晚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可以是线上的,也可以是现场的。每个学生都要把自己一天的感悟和想法呈现出来进行交流,从而形成思维的碰撞,才能擦出智慧的火花。 讨论交流之后,要留给学生一定时间去整理自己的想法和体会,撰写每日的小结。真情实感的小结将会是学生给自己留下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总之,在研学旅行中,学生要善思、乐学、细观察,积沙成塔,集腋成裘,要学会带着研究问题去寻找属于自己小组的答案。 研学旅行后——“写”字为主,深层探索 来源 | 网络 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分类:
研学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