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研学旅行存在的问题(2)针对市场乱象,国家文物局发文建议,广大师生及家长在选择研学旅行时,甄选教育、文旅、文物等部门审核批准的正规机构,保障自身权益。希望有关社会机构在依托博物馆资源举办夏令营、游学等活动前,主动与博物馆联系对接,博物馆也应加强统筹协调,做好相关安排和服务。事实上,一些博物馆和相关机构摸索出的经验和模式,亦具有较强的启发价值和借鉴意义。 对研学旅行人群做精准定位和市场细分。这方面,上海自然博物馆针对不同年龄层青少年的分众策略就颇有特色。该博物馆建立了4个年龄段的项目设计:在幼儿段,通过游戏和玩耍让孩子感受自然的乐趣;在小学阶段,通过启发观察让孩子发现自然界美好的东西;在初中阶段,通过科学实践让孩子分享自然界的神奇;在高中阶段,通过研究让孩子探寻自然的奥秘。加强寓教于乐的课程设计。中华航天博物馆与世纪明德展开深度合作,共同开发课程,设计系列性阶梯式覆盖“中国航天科技”的大科技产品课程序列,比如打造出《博物馆奇妙夜——流浪地球之刹车时代》等精品课程,甚至还组织学生深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进行专项课题研究。有些博物馆还通过开发科普读物、线上课程、教育资源包等方式建立移动博物馆。 对于孩子们来讲,不仅仅要让参观动线更丰富,观感更生动,更重要的是在打造博物馆课程体系及活动设计时,遵循博物馆的功能主体,同时必须结合教育认知规律,与课标匹配,进行兴趣引导、任务驱动、潜力激发、过程指导、反思总结的闭环设计,循序渐近。帮助孩子们身与心都做好准备,要确保为孩子设计以及孩子们参与设计的活动,目标明确,在愉悦中体会到课程及活动自身的价值与意义。注重讲解队伍建设。不少博物馆都组建了博物馆研学旅行的导师队伍,而中国国家博物馆尤其重视这方面的工作,该馆组建了由专业讲解员、学生志愿者、退休老专家等组建的多元化讲解队伍,促其提供优质、专业的讲解服务,获得了中小学生的广泛认可,有的讲解员还成为“网红”。 充分发挥学校的课堂组织作用。对于博物馆游学,有些学校建立“预热课—现场课—分享课”三课时制,取得良好的效果。预热课是学生参观前,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初识博物馆,建立一定的形象认知;现场课主要有集体参观、分小组模块化探究等形式,在博物馆中感悟历史、现实和未来;分享课是回到课堂进行总结交流,建立对于博物馆的系统深度认知,可以采取游记、解说词、PPT、演讲等形式。 围绕IP延长产业链、加大产品开发力度。故宫博物院的文创、观复博物馆的网红猫、建川博物馆的红色主题酒店以及主题餐厅等,深受参加研学旅行的中小学生好评,也有纪念和教育意义。毫无疑问,博物院研学旅行亟需加强行业指导和监管。据了解,国家文物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博物馆研学旅行相关标准,丰富研学旅行课程体系,不断提升研学旅行质量。当前,文旅融合大势下,博物馆是“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重要场所,期待在研学旅行的脉络下奏出“能融尽融、宜融则融”的美妙旋律。 来源:会奖旅游 上一篇【研学 推荐】大连观光塔
下一篇【研学推荐】九顶铁刹山
文章分类:
研学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