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首届《盛京赋》国际汉字文化节开幕“开於铄盛京,维沈之阳。大山广川,作观万方。”2018年12月22日,沈阳首届《盛京赋》国际汉字文化节在沈阳市宣和艺术馆开幕,各届群众2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活动。首届《盛京赋》国际汉字文化节由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沈阳市文广局共同主办,市委教科工委、市教育局、市文联协办,沈阳市宣和艺术馆和沈河区文广局承办。 《盛京赋》 《盛京赋》是清朝入关后的第四代皇帝于乾隆八年东巡祭祖时创作的一篇洋洋四千言的大赋,距今已有275年,对盛京的地理位置、山川形势、物产持色、宫室建筑、祭祀祖例等都有详尽的描述。《盛京赋》对于了解清朝的发祥史、盛京的建城史、奉天的演变史、沈阳的发展史,是一份珍贵的皇家史料,更是讲好沈阳故事、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沈阳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沈阳文化品位的重要历史文献。 《盛京赋》用赋体写成,名物繁盛,典辞高古,今人阅读,十分困难。赋中大量出现的生僻字,是阅读、理解的首要解决问题。本次活动对《盛京赋》191处、240多个生僻字进行了标音注释,扫清了阅读、理解的文字障碍。 值得一提的是社会大众广泛参与的“一人一字”书写《盛京赋》活动,参与者不分男女老幼,手持字卡,走进会场,绕场环行,如一条时间的长河,川流不息。大家通过一个字描绘城市记忆,把对一座城市的浪漫表白,全部融进了一个汉字。 开幕式在专家学者《话说盛京》的现场座谈中进入高潮。《盛京赋》对于了解清朝的发祥史、盛京的建城史、奉天的演变史、沈阳的发展史,是一份珍贵的皇家史料,更是讲好沈阳故事、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沈阳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沈阳文化品位的重要历史文献。 本次活动共招募《盛京赋》志愿者讲解员十余人,经过面试、培训、试讲、考核。志愿者中有成年人,也有中小学生,有专程而来的在职人员,也有父母子女同台,各个绘声绘色,把艰涩难懂的文言大赋讲得深人浅出。 开幕式上还启动了“大学生汉字创意设计活动”和“《盛京赋》汉字寻源——中小学生汉字文化冲关比赛活动”。 盛京故事自然仅仅是沈阳故事的一个漂亮章节,在一篇文赋的背后,是275年的历史沧桑,历史在进步,沈阳在发展。沈阳的故事是沈阳人民创造的,每个人都是讲故事的人,每个人都是主人公。 沈阳市宣和艺术馆馆长英子表示,艺术馆目前正在打造以汉字文化为主题的研学课程,用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