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我国研学旅行市场在迅速崛起,成为各地区瞩目的新兴市场。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到2023年,中国研学旅行市场规模将超过2250亿元,较2017年增长近1.5倍。
以下是对研学旅行市场现状及未来潜力的多方面分析:
1. 政策支持,及消费偏好变化
近十年来,研学旅行市场在国家政策的积极支持下蓬勃发展。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措施,包括提供财政补贴、减免税费等,为研学旅行创造了优越的政策环境。与此同时,义务教育“双减”政策的实施为该市场的增长提供了重要契机。学生课业负担的减轻使得家长和学校更加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从而将研学旅行作为提供全面教育体验的有效途径。
数据显示,2021年研学旅行人数达到了494万人次,超越了2019年的480万人次;而到了2022年,这一数字更是突破了600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
2023年,在旅游市场提振复苏的大背景下,一线城市的研学旅行市场出现明显复苏态势。政府和文旅部门积极参与,通过组织会议和活动推动研学旅行的发展。
例如,中国旅游研究院和浙江文旅厅主导的“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绍兴发布会”在绍兴成功召开;张家界武陵源2023年研学旅行季活动启动;四川文旅厅、教育厅、内江市主办的2023年春季全省研学旅行产品推介会成功举行;洛阳市主导的2023年世界研学旅游大会在洛阳成功召开等,充分表明各地对于研学旅行的推动力度和支持力度显著。
总体而言,政策的支持成为推动研学旅行市场逆势增长的关键因素。国家级政策的引导,以及新一代父母教育理念的演变和学生课业负担的减轻,共同促使研学旅行市场呈现出强劲增长的趋势。
2. 产业链变化,带动企业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研学旅行企业的发展也受益于产业链的变革。航空公司和火车公司在研学旅行企业中扮演关键角色,提供更便捷的交通方式,并推出研学旅行套餐,最大程度减少学生在旅途中的支出。酒店和饭店也相应提供专为学生设计的低价优惠,形成了一个安全且费用可控的生态环境。
而地方政府也相继推出补贴政策,如取消研学旅行企业税收,制定行业的发展政策等,致力于提供更安全、可持续、低成本的研学旅行环境,建立完善的法规,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投资和发展环境。
3. 未来潜力巨大
中国研学旅行市场在近年来迅猛发展,未来具有巨大的投资潜力。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越来越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政府鼓励政策的不断推出将进一步推动研学旅行投资的受欢迎程度。
另外,研学旅游项目对企业也具有巨大价值。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特色和优势,设计富有趣味和教育意义的体验活动,使参与者深度了解企业的历史、文化、产品和服务等方面。此外,与学校、教育机构等合作,为研学旅游项目提供更多资源支持,从而吸引更多学生的参与。
研学旅游项目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和文化内涵,同时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促进企业与学校、教育机构等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未来,研学旅行将与其他娱乐和休闲产品融合,通过科技手段优化行程,提供更深入的文化体验,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创造最大化的价值,为投资者带来更多可能性。
总体而言,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研学旅行已经成为中国中小学基础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国内旅游行业中新的消费热点。尽管目前行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随着各地相关政策的逐步实施,中国研学旅游行业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
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休闲健身需求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利用资源禀赋,为广大群众提供丰富多样的户外运动服务、安全优质的户外运动设施,为更多人参与户外运动创造便捷条件。树牢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守住绿色发展底线,倡导低碳环保理念,引导户外运动项目合理开发,搭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的桥梁,让人们在感受户外运动魅力的同时饱览自然生态之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培育多元经营主体,探索灵活多样的运营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建设效率和运营能力。强化政府支持和引导,统筹用好各种资金,充分激发户外运动市场活力。通过技术、产品、服务和管理创新,吸引更多群众参与户外运动、带动体育消费。推动户外运动与文旅、科技、交通、住宿、商务等产业有机融合,发挥对就业的带动作用,打造户外运动产业新增长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提升国内文旅市场的规模和品质为重点,坚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进一步改善旅游消费环境,提振旅游消费信心,满足游客多元化、个性化需求,推动文旅业高质量发展。强化部门协作和区域联动,不断提高政策的一致性、执行的协同性,增强国内文旅提升工作合力,畅通国内旅游大循环。深化国内旅游市场重点领域改革,坚持创新驱动和融合发展,不断探索新做法、新模式、新机制,以改革创新成效激发国内旅游活力。到2025年,国内旅游市场规模保持合理增长、品质进一步提升。国内旅游宣传推广效果更加明显,优质旅游供给更加丰富,游客消费体验得到有效改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效能持续提升,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更加健全,现代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国内旅游市场对促进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加突出。创新旅游理念宣传。积极宣传旅游是一种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成长方式。创新举办“5·19中国旅游日”活动,将其打造成为广大游客和旅游从业者的节日。推出一批优秀旅游公益广告和书籍、影视、动漫赋能旅游特色案例。开展“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中华文化主题旅游推广。统筹跨省区域旅游宣传推广,鼓励支持区域性旅游宣传推广联盟和相关省市共建机制、共拓市场、共推产品、共享成果。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创新旅游产品体系,针对不同群体需求,推出更多满足市场需要、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旅游线路,开发体验性、互动性强的旅游项目,着力推动研学、银发、冰雪、海洋、邮轮、探险、观星、避暑避寒、城市漫步等旅游新产品。培育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新场景,实施文旅产业赋能城市更新行动,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促进旅游新业态有序发展,建设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培育文体旅、文商旅等融合发展的新型业态。优化旅游消费服务,优化消费场所空间布局,完善商业配套。建立健全质量分级制度,促进品牌消费、品质消费,切实提升游客消费体验。推进平台载体建设。加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及试点城市建设,推动示范城市提质扩容,强化动态考核,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实施消费促进计划。开展“百城百区”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消费行动计划,鼓励各地与中国银联、合作银行、平台企业等加强合作。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优化线上、线下文旅公共信息服务布局,加强文旅公共信息服务资源整合。加强文旅惠民便民服务,大力推动博物馆等文博场馆数字化、多元化发展,加快线上线下服务融合。推动旅行社转型发展。引导旅行社结合行业发展和自身发展定位加快理念、技术、产品、服务和模式创新,因地制宜推进旅行社数字化转型、特色化和品牌化发展。推动旅行社加快跨界融合和线上线下融合,积极融入地方和有关领域数字化生态。引导在线旅游企业规范发展。指导在线旅游平台经营者发挥整合交通、住宿、餐饮、游览、娱乐、教育、文化、历史、文物等国内旅游要素资源的积极作用,助力各类文旅经营者研学推广机构共享发展红利。